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文明之光闪耀亚细亚10、9、8、7……,伴随19座水玉琮击出铿锵鼓声,潮水渐次漾开。
9月1日上午,洛阳老城区洛浦街道井沟社区举办第一届鲜食玉米采摘节,井沟村民李大姐手提刚从地里摘下的玉米喜笑颜开。槐店乡按照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种植经营模式,于2016年引进在外创业成功人士黄镜升返乡,成立升辉农业合作社,从湖北省洪湖引进了优良菱角品种,利用水塘、洼地扩大菱角种植面积,大力发展富民产业、观光旅游业,带动当地8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,人均年增收2000余元。
姜菡摄(开封市文明办供图)(三门峡市文明办供图)8月25日,在三门峡市陕州区大营镇城村的田间地头,一排排阳光大棚整齐排列。佳藕天成|藕产业莲通振兴路(开封市文明办供图)挖藕、冲洗、分装、运输,藕农们分工明确。大河网讯(记者 申华)金玉满堂、吉时已稻、椒阳似火、萄然自得……在河南金秋的收获图景中,藏着这些丰收成语。此外,芡实种植还吸引四方游客到光山县观光采摘,促进了该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。9月7日,洛阳新安县铁门镇刘杨村一位老太太处理着刚丰收的玉米,难掩喜悦之情。
可以说,建设现代化河南,大头重头在三农,潜力空间也在三农。记者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,眼下,河南的5700万亩玉米正处于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,由于前期降水充沛、土壤墒情较好,加之病虫防控等管理措施落实到位,整体长势较好,秋粮丰收在望。办好这场大赛,河南有决心,更有信心。
技工院校在校生33万余人,居全国第三位。习得一技之长,成就多彩人生。一个全域会展新格局在郑州已逐步形成。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心位置,中部地区目前规划规模最大专业会展场馆——中原国际会展中心正在加紧建设,全面投用后将成为大赛的开幕式及主要比赛场地。
这是一场重量级的国赛。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所正高级经济师李红见说,丰富的人力资源,既为办赛参赛提供了强大的群众基础和技能人才支撑,也为大赛引领推动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广阔空间,必将带动区域内广大劳动者关注参与,引领更多劳动者,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就业、技能成才、技能报国之路,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经国务院批准、由人社部主办的全国技能大赛,是我国规格最高、项目最多、规模最大、水平最高、影响最广的综合性职业技能赛事,也是造就规模宏大、结构合理、素质优良技能劳动者队伍的重要举措,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、就业优先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。今天,放眼中原大地,各类技能人才活跃在生产一线和创新前沿,已经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。承办这场大赛,河南有优势,更有底气。接过了承办的会旗,也就是接过一份新的重任。
相关负责人表示,河南将成立由省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筹办工作领导小组,将高标准、严要求做好大赛各项准备工作,密切衔接配合,做好服务保障,全力以赴把大赛办成一届参与广泛、特色鲜明、影响深远的高水平技能盛会,为培养更多技能人才、大国工匠作出河南贡献。劳动光荣、技能宝贵、创造伟大。全省技能人才达1679万人(占从业人员的35.1%)、高技能人才达493万人,2025年将分别达2000万人、700万人办好这场大赛,河南有决心,更有信心。
在河南举办全国技能大赛,恰逢其地、恰逢其时。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心位置,中部地区目前规划规模最大专业会展场馆——中原国际会展中心正在加紧建设,全面投用后将成为大赛的开幕式及主要比赛场地。
承办这场大赛,河南有优势,更有底气。据介绍,我省赛会场馆和设施功能完备、大型会展活动组织经验丰富以及综合交通区位优势明显,也都为承办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承办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,为什么是河南省?从古之能工巧匠层出不穷到今之大国工匠英才辈出,河南工匠精神源远流长、历久弥新。这是一场重量级的国赛。全国技能大赛举办两届以来,已成为全国广大技能人才展示技能、切磋技艺的重要平台,更好服务就业创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导向性也越发清晰。劳动光荣、技能宝贵、创造伟大。技工院校在校生33万余人,居全国第三位。经国务院批准、由人社部主办的全国技能大赛,是我国规格最高、项目最多、规模最大、水平最高、影响最广的综合性职业技能赛事,也是造就规模宏大、结构合理、素质优良技能劳动者队伍的重要举措,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、就业优先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。
接过了承办的会旗,也就是接过一份新的重任。相关负责人表示,河南将成立由省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筹办工作领导小组,将高标准、严要求做好大赛各项准备工作,密切衔接配合,做好服务保障,全力以赴把大赛办成一届参与广泛、特色鲜明、影响深远的高水平技能盛会,为培养更多技能人才、大国工匠作出河南贡献。
近年来,省委、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工作,将其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,以前所未有的恳切和力度,奏响了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。今天,放眼中原大地,各类技能人才活跃在生产一线和创新前沿,已经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。
以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为例,所有比赛项目均服务于实体经济,有近四成的项目属于先进制造业项目,近三成的项目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。全省技能人才达1679万人(占从业人员的35.1%)、高技能人才达493万人,2025年将分别达2000万人、700万人。
截至目前,全省适龄劳动人口5744万人,职业院校521所,在校生297万人,职业教育规模居全国首位。河南省承办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两年后,郑州见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归欣 王延辉 王向前9月19日晚,16岁的任格格沉浸在双重喜悦之中。省人社厅负责人介绍,河南率先在省级层面出台《河南省职业培训条例》,大力实施人人持证、技能河南建设,将其放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、全省重点民生实事之首,着力打造技能人才高地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,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、战略科学家、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、青年科技人才、卓越工程师、大国工匠、高技能人才。
就读于河南技师学院的她,不但成为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上最年轻的奖牌得主,而且在闭幕式上一字一句听得真切: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将于2025年在老家河南举办。这是一份河南技能人才的坚实家底。
培育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劳动者队伍,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省意义重大。一个全域会展新格局在郑州已逐步形成。
习得一技之长,成就多彩人生。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所正高级经济师李红见说,丰富的人力资源,既为办赛参赛提供了强大的群众基础和技能人才支撑,也为大赛引领推动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广阔空间,必将带动区域内广大劳动者关注参与,引领更多劳动者,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就业、技能成才、技能报国之路,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以赛促学、以赛促教、以赛促训,河南出台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,实施百千万职业技能竞赛计划,构建起以世赛、国赛为引领,省赛为龙头,专项、行业和地方各级竞赛为主体,企业、院校职业技能比赛为基础的具有河南特色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9月21日,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如约而至。当晚的演出,一篇篇雄文翰墨、一行行妙言绝句化作舞台画卷,带我们走读中原诗乡,品味大河诗意。作为国内规格最高的诗歌盛会,中国诗歌节自2005年设立,文化和旅游部与中国作家协会联合省级地方人民政府通力合作,此前已成功举办六届。
金秋时节,让我们一起穿越诗歌长河,一起奔赴诗和远方。五千年中华文明为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诗歌作品,犹如座座高峰,矗立于民族精神高地。
当晚,诗歌节开幕式文艺演出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拉开帷幕。演出最后,全场放歌《新时代进行曲》,唱响时代心声,振奋民族精神。
中国功夫《化境》传承中华武术魂,融入岳飞《满江红》诗朗诵,壮怀激烈、正气浩然,伟大时代激荡历史回声,彰显满腔的爱国情怀。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孕育的瑰宝,也必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精神标识。
顶: 5814踩: 9884
评论专区